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展厅里,大二学生孟园园正在研发一款能预判潜在病症的智能健康监测背心。这个项目正是该校"理论+实践"深度融合培养模式的生动写照。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通过三大举措打破传统教育壁垒:一是每门理论课必配实践环节,让学生将课本代码转化为可运行程序;二是与华为、百度等头部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展"企业出题、科技答题"的订单式培养;三是构建"人工智能+"多领域渗透的培养矩阵,74个本科专业中有49个与AI相关。
校长张文涛表示:"我们注重将应用元素融入课程体系,解决传统培养中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这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学生研发的桂林全域旅游景区客流大数据监测平台等成果已产生良好经济社会效益。
从课堂到产业,桂电正通过拆掉教育的"围墙",让AI人才在真实场景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