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AI生成内容检测面临技术瓶颈,误判率高催生"代降AI率"灰色服务。首都师范大学蔡海龙指出,过度依赖检测工具导致学生陷入"猫鼠游戏"。北京外国语大学姚金菊建议:国家层面设置基础红线,区分"允许使用""应申报使用""禁止使用"三类场景;高校层面建立AI使用声明制度和人工复核机制;改革评价方式,增加过程性考核。专家共识认为,需立法明确AI辅助与代写的法律边界,将未声明使用AI行为纳入学术不端范畴,同时配套开设AI素养课程。目前各校标准不一,亟待构建全国性规范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