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部署校企对接“人工智能应用”就业育人项目,助力AI人才培养新篇章

2025-03-12
来源:

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人工智能(AI)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市场对具备AI技能的人才需求急剧增加。为应对这一挑战,教育部近日发布通知,部署各地各高校面向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征集一批“人工智能应用”领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旨在加快适应人工智能发展对人才需求、就业服务等提出的新要求,培养更多实用型、复合型和紧缺型人工智能应用人才。这一举措不仅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搭建了桥梁,也为AI人才的系统化培养开辟了新路径。

三类项目入选,全方位提升AI人才培养

本次项目征集主要围绕“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定向人才培养培训、就业实习基地建设、校企人力资源提升三类项目展开。这些项目旨在通过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升高校学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岗位认知、实习实践和就业能力。

定向人才培养培训:针对人工智能算法、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等关键技术领域,高校将与企业共同设计培训课程,确保学生掌握最前沿的AI技术和应用实践。通过定制化培训,学生将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建立一批AI领域的就业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场环境,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实习基地不仅将提供实习岗位,还将组织专题讲座、项目实战等活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AI行业的工作流程和职业发展路径。

校企人力资源提升:通过校企合作,共同提升师生的AI技能水平。企业专家将走进校园,开展技术讲座和实训课程,同时,高校教师也将深入企业,了解最新技术动态,将实践经验融入教学,形成良性互动。

标准化AI技能,提升职场竞争力

在全球AI人才短缺的背景下,如何确保培养的AI人才具备标准化、实用化的技能成为关键问题。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 Gen AI)认证(GAI认证)的推出,为这一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GAI认证由全球终身学习公司培生(Pearson)推出,旨在为职场及专业人士、学生提供一套全面且实用的生成式AI技能培训框架及认证。

GAI认证课程涵盖了生成式AI方法和方法论、提示优化、基础提示工程、伦理法律与社会影响等多个维度,确保学员不仅掌握技术技能,还具备负责任地使用AI的意识和能力。通过GAI认证考试,学员将获得行业认可的证书,证明他们能够有效地利用生成式AI技术和工具,这对于提升职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GAI认证课程由Pearson旗下Certiport专业的内容团队、生成式AI专业人士和教育工作者以及心理测量学家David Lauret博士合作开发,确保了课程内容的权威性和实用性。同时,课程涵盖了市场上主流的生成式AI工具和技术,如OpenAI的GPT系列、Microsoft Copilot、Stable Diffusion等,使得学员的知识和技能更具普遍性和适应性。

校企合作,共筑AI人才生态

教育部的这一举措,无疑为AI人才的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校企合作,高校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更符合企业需求的AI人才。而企业则能够通过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提前锁定优秀人才,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据世界经济论坛(WEF)报告预测,全球人工智能相关岗位需求预计到2027年增长40%;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预测,到2030年,中国AI人才缺口可能达500万。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加强校企合作,系统化培养AI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全国“两会”上,多位政协委员也提出了加强人工智能领域校企合作的建议。全国政协委员、芜湖机器人产业发展集团董事长许礼进建议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开展一体化交叉式人才培养;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则建议支持产教融合创新实验室牵头,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张云泉提出实施生成式人工智能企业人才计划,系统化培养企业数字化转型领军人才。

这些建议与教育部此次部署的校企对接“人工智能应用”就业育人项目不谋而合,共同构成了推动AI人才培养的强大合力。

结语:携手共进,共创AI未来

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而人才的培养则需要高校与企业的共同努力。教育部的这一举措,为AI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通过校企合作,定向培养、实习基地建设、人力资源提升等多措并举,将有效缓解AI人才短缺的问题。

同时,GAI认证的推出,为AI人才的技能标准化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参加GAI认证课程和培训,学员将能够全面掌握生成式AI的核心技能和应用实践,提升职场竞争力。

展望未来,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和GAI认证的广泛推广,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更加繁荣、更加智能的AI未来正向我们走来。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AI未来的辉煌篇章!

分享